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概述——注册单元划分常见问题解答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来源:医疗器械注册代办 发布日期:2025-06-28 阅读量:次
在医疗器械的注册申报过程中,化学性能研究是评价产品安全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主要考察医疗器械在与人体接触或使用过程中,是否可能释放出有害的化学物质,从而对患者或使用者造成潜在风险。还原物质测试就是化学性能研究中一项常见的测试项目,它评估器械浸提液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总量,间接反映潜在可沥出物的水平。然而,在实际检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测试结果异常的情况,比如还原物质值超出预期或标准限值。这种情况并非罕见,但也绝不能忽视。这篇文章就专门来聊聊,当化学性能研究(如还原物质)出现异常结果时,作为注册申请人,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思路和步骤来进行科学评价,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的核心在于找出原因并综合判断风险,而不是简单地判定合格与否。
拿到一份显示还原物质或其他化学性能指标异常的检测报告,第一步绝不是慌张或者试图直接解释数据。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导致这个异常结果的可能根源。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是产品本身使用的材料或添加剂在特定条件下(如浸提条件)释放了某些物质;也可能是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污染物或残留物;对于结构复杂的器械,特别是像导管这类带有特殊涂层的产品,涂层材料本身或其工艺就可能是导致还原物质测试值偏高的直接原因。比如,某些涂层为了达到润滑、载药或生物相容性等目的,其成分在测试条件下可能会贡献额外的还原性物质。因此,深入理解产品的设计、材料构成(尤其是直接接触人体的部分)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是准确锁定异常来源的基础。需要问自己:是原材料问题?工艺残留?还是涂层等特定设计导致的?这一步是后续所有评价工作的起点。
如果经过第一步的分析,怀疑异常是由产品表面的特殊涂层(如润滑涂层、药物涂层、亲水涂层等)引起的,那么一个非常关键且被广泛推荐的做法是:对同批次产品在涂覆涂层之前的“裸”状态(即中间品)进行相同的化学性能测试。
具体怎么操作呢?你需要找到同一生产批次、尚未进行涂层处理的导管本体或其他器械部件。确保这些中间品除了缺少涂层,其他材质和结构与最终成品完全一致。然后,在完全相同的浸提条件(如浸提介质、温度、时间、表面积/体积比)下,对这些无涂层的中间品进行还原物质测试(或其他出现异常的化学性能测试)。这一步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隔离变量,确认涂层是否是导致最终成品测试结果异常的唯一或主要原因。如果测试结果显示,无涂层的中间品的还原物质值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如GB/T 14233.1)或产品设计预期,处于可接受的低水平,这就强有力地证明了涂层材料本身是导致成品测试异常的“元凶”,而器械基材本身的化学性能是合格的。这个结果至关重要,它为后续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关键的支撑数据。
确定了异常由涂层引起,并且无涂层基材的化学性能合格,这并不意味着评价就结束了。最终产品是带涂层的,所以我们需要论证:即使这个涂层导致了还原物质测试异常,它用于人体仍然是安全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综合性的安全评估。
综合评价主要依赖两方面的证据:第一,是涂层材料本身的临床应用史。需要收集和提供详实的资料,证明该涂层材料在相同或类似的医疗器械应用中已有较长的安全使用历史。比如,该涂层是否已用于其他已上市多年的同类医疗器械?是否有公开文献或权威报告证明其在人体内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成熟且被广泛认可安全性的涂层材料,其导致测试异常的风险相对更易被接受。第二,是全面的生物相容性数据。必须提供依据GB/T 16886系列标准(如ISO 10993系列)进行的、针对该涂层器械或涂层材料本身的完整生物学评价报告。这至少需要包括细胞毒性、致敏性、刺激或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等基本评价项目。如果涂层可降解或长期植入,可能还需补充亚慢性毒性、遗传毒性、植入反应甚至慢性毒性等更深入的评价。这些生物相容性测试的结果必须证明该涂层材料与人体接触是安全的。
只有当涂层材料拥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史背书,并且当前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数据充分证明了其安全性,同时第二步确认了无涂层基材的化学性能本身无问题,我们才能综合得出结论:该还原物质测试异常属于涂层材料的“特性”而非“危害”,该涂层器械在化学层面总体安全风险可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微导管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等文件的精神,该项因涂层导致的异常化学性能(如还原物质)甚至可以考虑不纳入最终产品的技术要求中,但需在注册资料中详细说明理由、提供上述所有支持性证据(原因分析、无涂层测试数据、应用史、生物相容性报告)。整个评价过程需要逻辑清晰、数据完整、结论审慎,最终服务于证明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这一根本目标。思途CRO在协助客户处理此类问题时,会严格遵循上述评价框架和法规要求,确保注册资料的合规性和科学性。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郑州思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器械产品政策与法规规事务服务,提供产品注册备案申报代理、临床试验、体系建立辅导、分类界定、申请创新办理服务。
从事医疗器械注册的小伙伴们可能都为同一个问题苦恼过,那就是医疗器械注册单元的划分。企业所设计开发出的产品,其所包含的产品范围,是否可通过一个注册单元完成注册,从而
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是指医疗器械从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到使用、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的全过程。而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应用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占重
刚接触医疗器械CRO行业的小伙伴,在学习文件法规资料的同时,常看到一些英文类专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见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术语......"
随着医疗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长,根据市场的需求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需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质量体系法规越来越多,所以经常会碰到出处于不同法规或标准的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2019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的公告(2019年第46号)》,从2019年6月24日正式实施电子申报,从11月1日起提交国家局的注册资料都需要按照电子申报目录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采用备案制,二三类采用注册制管理,等级越高,管理越严格。一类医疗器械都是免临床的,因此备案工作比较简单不繁琐。而二三类医疗器械除免临床产品
临床试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谨的试验设计,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仍是证据等级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2018年第6号)(下称《原则》),随
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决定同意其销售、使用后发放的证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时需要提交产品的检测报告,并且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应当由具有承检资格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
我们都知道,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想要上市销售除了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外,还需要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又属于风险级别最高,管控级别也最严,那么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行业资讯
知识分享
八年
医疗器械服务经验
联系思途,免费获得专属《落地解决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咨询报价,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
思途CRO——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第三方平台